English

需求是增长的引擎

——展望进入新世纪的日本经济
2000-01-04 来源:光明日报 冯昭奎 我有话说

○大多数人预测未来10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仅为1%多一点,难以令人乐观。

○需求不足仍是问题根源所在。

○日本社会的老化是最可怕的事情。

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以来,日本经济出现了战后从未有过的“十年萧条”,以致有人称20世纪90年代对于日本来说是“失去的十年”。

其中,尤其是1997、1998年度,日本经济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,陷入了严重的衰退局面。1998年度的实际增长率为负2%,被称为战后日本经济“最黑暗时期”。

由于政府极力利用财政金融政策进行刺激,1999年度日本经济增长可望“负转正”,出现微弱的正增长。2000年度则可望依靠“民需”(个人消费和民间投资)恢复而进入复苏阶段。

新世纪的来临往往令人对未来产生憧憬和希望。但是,大多数预测对新世纪日本经济的“期望值”并不高,认为2000年即便出现复苏也将是乏力的,至于2000—2010年日本经济的潜在增长率,多数预测仅为1%多一点。

一般来说,人们对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前景,主要是从劳动投入、资本投入、技术进步,即决定“供给能力”的三大要素来进行预测的;所谓潜在增长率就是供给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时的增长率。由于预计随着人口高龄化的到来,劳动投入会有所减少,同时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偏低,因此虽有技术进步可望对增长率作出年均1%的贡献,但综合起来看,潜在增长率确实也难以令人乐观。

然而,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实际表明,利用上述“三要素增长”预测的潜在增长率不符合经济发展的现实。例如90年代初日本经济企划厅发表的日本经济中期计划对增长率的预测是3.75%,当时即使这个数字也被经济界批评“偏低”,多数意见是4%。然而,众所周知,90年代日本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只有1%。当今民间企业背上“三个过剩”(过剩设备、过剩雇用、过剩库存)的沉重包袱,同泡沫经济破灭后仍然估计偏高的经济预测和期待不无关系。

事实上,9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“十年萧条”,显然不是因为供给方面限制了增长,而完全是需求不足所致。这说明对于日本经济来说,即便是中长期预测也应该侧重需求方面,而不宜侧重供给角度。可以预料,进入21世纪后制约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,仍将是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给不足。

那么,如何唤起需求?确实,日本国内仍有很多潜在的需求尚未发掘出来。比如一般人的居住条件和质量仍然较差,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有待完备,特别是信息化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才刚刚开始。同时,日本还需要为发展有利于培养独创人才的新型教育而投资,为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更多更好的社会福利而投资,为工作着的人们走出“通勤地狱”投资,为高速公路上不再出现交通阻塞而投资,为加强保护环境而投资等等。但是,尽管在日本人中间仍可发掘或唤起需求,但如果是局限在日本本土,那么需求仍然是十分有限的。

现在日本的很多预测机构在展望21世纪日本经济时,基本上是把日本看成一个封闭系统,而不能彻底跳出日本国界这个框框。然而,痛感需求贫弱的日本如能从局限于本国的“小需求主义”跳出来,转向放眼广阔亚洲的“大需求主义”,注意利用和发掘日本周围的亚洲各国现实和潜在的需求,将其作为支撑21世纪日本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基础,那么,目前如同陷入“死棋”一般的日本经济完全可能在亚洲经济这个“大棋盘”之中搞活,日本经济仍将会有光明的前景。

现在,很多日本人为日益临近的高龄化社会感到担忧。然而,人口的老化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“社会的老化”、“国家的老化”。而为了防止日本的老化,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同“年轻的亚洲”加强在人员、商品、服务、资金、信息、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。

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,日本曾发生过“小日本主义”与“大日本主义”之争,后来终因狂热推行“大日本主义”战略而招致惨败。可以认为,进入新世纪的日本的一个合理的战略选择恐怕是“小日本主义”与“大需求主义”的结合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